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车辆才出险隔天就来诈骗 鄞州警方历时4月抓获12人

2015-11-04 07:36:23 来源: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评论

前两天车辆出事故,隔天就有骗子找上门来了,这段时间以来这类骗局“横行”我市。最多时两天有6位车主在办理车险理赔时“中招”。究其根源是由个人信息泄露引发的,泄露速度之快令警方也惊讶。

昨天上午,鄞州邱隘派出所召开新闻通报会:历时4月之久,警方在福建抓获12名犯罪嫌疑人,基本理清了诈骗链条,但信息泄露源头仍在调查当中。

警方赴福建抓获12人,理清诈骗链条

今年5月30日下午4时,暂住鄞州的河北籍女子张某接到老公电话,让她帮忙处理一下车险理赔的事。前两天,她老公的车辆出了个小事故,让保险公司出险了。结果因为信息泄露,马上就接到了一个北京打来的电话,对方称是某保险公司总部的,他的理赔可以走快捷程序。

张某按照对方提供的电话号码打了过去,被忽悠得去ATM机上进行操作。骗子故意让她选择英文界面,很快就转走了卡内的38900元。等到张某发觉自己被骗时,骗子早已在广州将钱取走了。

幸运的是,警方介入调查后,顺藤摸瓜,很快就圈定了一批犯罪嫌疑人,他们集中在福建安溪、龙岩一带。

在当地警方的援助下,多次前往福建侦查的我市民警基本理清了诈骗链条:三名主犯牵头,形成了一个诈骗团伙;由专人利用伪基站,在我市大规模发送诈骗短信;有专人在当地的一座山的山顶上搭建简易办公室,接打诈骗电话;还有专人在上山道路上望风。

这次的抓捕困难重重,其间还有其他地区的公安部门也来调查案件。为此我市警方不得不提前行动,终于在10月19日将12名犯罪嫌疑人抓获。

信息泄露,民警猜测两种可能性最大

民警说,这个骗子团伙使用的诈骗手段并不高明,但恰恰击中了受害人的“软肋”———信息的及时性。一般情况下,市民接到能报出个人信息的诈骗电话不足为奇。但这次,头一天出事故,第二天骗子就找上门,并且能准确报出车主的所有信息,甚至还有事故地点的信息。这比普通的诈骗案件迷惑性强多了。

事实上,这类利用信息进行诈骗的案件,两大途径最有可能“泄密”———数据库被入侵或者内鬼在出售信息。

先说数据库“泄密”。在大数据时代,被动“泄密”并非新鲜话题。有调查显示,最容易泄露个人信息的是网站,包括电商平台、搜索引擎、门户网站等;其次是手机、PAD、智能手表、运动手环等个人信息终端;第三是汽车行业4S店和电信服务商。

内鬼出售信息的可能性同样不小。现在很多单位的系统是全国联网的,其他地方的人同样能查看宁波这边上传的信息情况,不排除有涉事单位内部人员为了私利将最新信息出售给不法分子。

我市某服务部门曾经做过一个实验,证实了这一点。他们准备了两组数据,每组数据包含10条信息,所留联系电话为同一个。之后这两组数据一组留在本地数据库内,一组上传至全国联网系统的数据库内。结果没两天就有诈骗电话上门了,是上传至全国联网系统的数据出问题了,显然数据被外省的内部人员给泄密了。

信息防泄露,要从多角度行动

信息泄露的危害不言而喻,轻则遭遇通讯(网络)诈骗,重则被不法分子盗用身份后进行犯罪活动。

但在“大数据”时代,要一点都不“泄密”显然不可能。现在,对个人数据的收集方式是多样化的,比如智能手表、运动手环之类的个人穿戴式智能设备,就有将个人健康数据上传到服务器的功能,但很多市民不知道这个安全隐患。

所以,民警要特别提醒大家,使用各种智能设备时多一个心眼,尤其是使用某些需要填写个人资料的程序时更要注意,别把信息全部“贡献”了。同时千万要记得,各种信息诈骗说到底都是为了钱,多加核实就能识破骗局。而且,现在使用ATM机转账诈骗有一个特点———忽悠受害人使用英文界面,就是欺负他们不懂英文。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