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高速公路审批慢 谁是“拦路虎”?

2015-10-14 09:48:13 来源:央广网

评论

一条高速公路,从最初的规划,到最后拿到“准生证”,到底需要多长时间?国家发改委固定资产投资司副司长罗国三表示,他们做过不同的研究,这个过程,至少需要两到三年,更长的要四到五年。

这么长的时间,都去哪儿了?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厘清高速公路项目都有哪些审批环节。

据罗国三介绍,一是项目建议书,解决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这部分没有前置条件。二是可行性研究报告,解决可行性,建设条件能否落实,经济和社会效益如何,有无风险。这是重要的审批,关键性环节。三是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四是开工批准。

审批周期长有一定道理

高速公路里程长、涉及国土面积广、管理部门多,这是客观事实。从这个角度来说,审批周期长并非完全没有道理。

以省级高速公路为例,一个项目要想获批,需要完成包括交通运输部行业审查意见、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批复、节能评估、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在内的十几项专项审批。横向上涉及到多个政府部门;纵向上又涉及国家、省、市、县四个层级。

南方某省份高速公路公司员工表示,任何一个项目立项,要完成至少12个专项,涉及到国土、环保、规划部门等单位;从层级上来讲,又涉及国家、省、市、县四个层级,所以整个链条拉得非常长,造成立项审批过程比较漫长。

道路长且阻 一环卡壳就返工

与普通公共工程项目相比,高速公路的建造,财务成本高、成本回收周期长、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影响巨大,因此,论证过程充分、审批环节谨慎,是题中应有之义。不过,这仍然不能阻止人们发问:如此漫长的审批过程,究竟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

审批链条长是一回事,每一个环节好不好走,又是另外一回事。一般来说,只要业主单位材料齐全、合规,各个政府部门的批复本身并不会耗费太长时间。不过,记者采访时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首先,高速公路审批专项以串联顺序居多,前一项审批通过之后,才能进入下一项审批。这样的流程设计严谨有余,但是只要某一个环节卡壳了,后续环节的等待便遥遥无期。

南方某省份高速公路公司员工表示,先有的专项通过了,才能去做后面的专项;一个没有通过,就得返工,那这个时间就说不准了。

而企业上报的待审批材料往往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很难一次性获得主管部门批准通过,需要返工是常有的事。这样一来,势必耽误审批进度。

国家发改委固定资产投资司副司长罗国三表示,不符合要求的文本没法受理,批不出去,只能返工。环保部也面临这样的问题。

政府协调机制不健全拖慢审批脚步

其次,一些政府部门间的协调机制不健全,某些关键性领域容易出现多个部门交叉管理、多头管理,或者互为前置的情况,这也让企业头疼不已。

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所长张长春认为,最耗时的环节是规划、土地、建设等几个部门管理的环节,比较容易出现手续交叉、互为前置的情况。

协调机制不健全也体现在各个地方政府之间。他们对同一个高速公路项目存在不同的利益诉求,“扯皮”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也让审批的脚步快不起来。

南方某省份高速公路项目负责人表示,进入国高网,还是省高网,两者存在很大的差别,地方政府在这块争得特别厉害。如果进入国网的话,能拿到交通部的补贴,贷款、收费、政策各方面都有很多好处。所以这块耗费时间应该是最长的。

重复审批也是一道坎儿

除此之外,重复审批也是企业反映最多的问题之一。一位南方某省份的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负责人这样说:“用地保护指标、环评、水保、文物,都需要每个部门出预审;最后交工的时候,还要再复核。有些其实没有太大意义。”

华北某省份高速公路公司的一名管理人员举的例子则更为生动:“举一个修山路的例子,首先你得要跟地质局打好招呼。比如说你要炸山,一是地质局,二是派出所,还有安全局、质监局都要审批。虽然你看着只有不到一公里长的路,但是有五六个部门去负责这块儿,必须把他们全都搞定,才能把这块儿开通。”

一项项审批环节,如同一道道制度关卡,牵扯着高速公路的审批速度,阻碍着高速公路的建设进展。那么,审批慢伤及谁的利益?怎么才能在保持科学严谨的同时,让高速公路项目论证、审批获得加速度?明天请继续关注《破题高速公路审批慢》下篇:慢行的高速公路审批需要按下“快进键”。

原标题:高速公路审批慢 谁是“拦路虎”?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