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三百古屋将迁 千里落户新丰

2015-08-23 05:57:15 来源:新华网

评论

\

古镇已现雏形。

\

来到异地重构的精美古屋。

文/图 广州日报记者卜瑜 通讯员黄云伍、黄小广

在碧波荡漾的新丰江源头、巍峨的云髻山下,潺潺的山溪两侧层楼叠榭、飞阁流朱。来自全国各地共300座精巧别致的清代楼阁台榭,告别了故土,近日千里迢迢远赴云髻山下展开了广东近年来最大规模的古建筑异地重构工程。

据新丰县政府介绍,总投资逾30亿元的该项目完成后,预计将有300栋濒临消失的全国各地古建筑在此找到“新家”。该工程是目前国内最大规模的古建筑异地重构项目之一,建成后将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村落之一,也将为全国古建筑群保护和利用提供有益探索。

为全国最大规模的古建筑异地重构项目之一

云髻山下将现“山麓古镇奇观”

现场:宏图华构令人叹为观止 古镇已现雏形

当记者昨天从韶关市区驱车3个多小时抵达云髻山下时,首先撞入眼帘的就是一幢整体气势恢宏的巨大古屋。站在古朴的大门前,飞檐反宇层层叠叠,一整条巨木制成的门楣被各式走鸾飞凤、百子嬉戏的喜庆场景给覆盖,堪称宏图华构。步入正堂抬头一望,三只图案千变万化的藻井如万花筒般繁复绝伦。再往内走,铁拐李举壶横眉怒目、张果老倚驴休憩……各种建筑构件上各式精美繁复的木雕数不胜数。尽管百年时光洗礼使其斑驳陆离,但依然难掩雕工的精美。

该项目的设计总监陈峻说,这幢华美的清代中期建筑原是江西婺源附近乡间某姓的宗祠。“当时当地正在进行旧村改造,要将这幢祠堂拆除。我们花了数千万元从村民手中将其购下,在新丰异地重建。”

与这座宗祠相类似,沿着一条山溪往山中深处走去,鳞次栉比的各式古宅、古亭、古戏台重横交错,一个清代古镇的雏形已然初现。

背景:十多年走遍江南寻古屋 寻遍全国觅修复工匠

据新丰县政府介绍,云髻山古建筑建设是当地的重点工程之一,计划在保护云髻山的原生态前提下,从全国各地迁建近300栋的明清时期古建筑至此原样重建,形成“山麓古镇奇观”。

陈峻说,项目在启动之前进行了长达10多年的搜集。“我们走遍了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古代繁华城镇,收购一些面临拆除、不列入文物保护、具有民俗及地方特色的清代中期建筑。”

“有些群众对古建筑的保护意识薄弱。我们去过的部分地区,这些未被列为文物的古建筑都处于无序无保护状态,濒临拆除、流离失散。”陈峻说,新丰的“山麓古镇奇观”项目,就是对古建筑保护的一次大规模尝试。

“我们收集了300幢各地的古建筑,有徽派、福建厝式、广府、客家人、韶关周边少数民族地区等不同流派。将一砖一瓦、一石一木编好号后全部从其祖地拆运过来,再进行细致修复,最后才在云髻山脚下重新构筑。”

在修复过程中,最突出的难题之一是拥有古建筑修复技能的老工匠非常难找。“我们搜罗全国,发现这些既懂大建筑,又懂小构件的老工匠老艺人数量极少。他们宝贵的技能找不到发挥的地方,大都沦为城市装修队的小工。”经过锲而不舍的寻找,最终有来自大江南北的60多名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工匠齐集云髻山下。

据介绍,目前云髻山下已有35栋古建筑同时在建,其中10栋已完成主体及外装修,5栋正进行内部修复。预计到2019年,全部300幢古建筑将异地重建完成。

观点:

要重视文化割裂的问题

云髻山的大规模古建筑异地重建,引起了学者关注。韶关学院一名长期在粤北地区从事乡土调查的学者提醒,古建筑的就地保护是上策,作为新生事物,异地重建“是权宜之下的中下策,要特别重视文化割裂的问题”。

“主观上,许多欠发达地区的农民急于摆脱原有的老旧生活环境,融入城市生活的愿望比较突出。客观上,许多百年古屋已老旧松散,尤其是中国传统建筑大都是砖木结构,居住使用了一百多年,虫蚁侵蚀,也确实不适宜继续居住,很多村民为了尽快建新房而毁旧房。”

“有人愿意将濒临消逝的古屋买下来异地重建,从保护的角度来说是好事。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任何一幢建筑样式,都与当地民俗风情有着不可切割的联系。根在祖地的古屋突然出现在另外一个时空,它与原有的环境割裂,所承载的文化信息也不完整了。”

任何一幢沧桑的古建筑,都离不开祖地固有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古建筑异地重构大规模展开的同时,也有另外一批“文化使者”再次回到了古屋们的祖地,展开历史、文化、故事的发掘工作。陈峻说:“我们希望在2019年古村全部完成时,它们的灵魂也能随着回来。”

原标题:三百古屋将迁 千里落户新丰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