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王麻子剪刀”消失原因:李鬼搅局正版躺枪

2015-08-17 21:02:09 来源:中国广播网

评论

评论员 马尚田

这些年,全国各地频频出现老字号关张的现象。据中国品牌研究院的调查,建国初期,全国中华老字号企业有16000家,现在呢,只剩下1129家。这1129家,现在活得怎么样?有人用“3∶3∶3”做了概括:做得好的占3成,正常经营的占3成,还有三成企业面临困境。这期老字号我们要说到,一家出局的企业。说出来可惜,叫王麻子剪刀。

想当年的“王麻子”,何等威风啊,“北有王麻子,南有张小泉”嘛!

王麻子剪刀铺创建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小铺掌柜姓王,山西人。开业时经销剪刀、菜刀、烟袋、火镰、火纸和针线等日用品。由于脸上有麻子,所以人称“王麻子杂货铺”。王麻子晚年专门经营剪刀,杂货铺就成了全城著名的“王麻子剪刀铺”。

别看这把剪刀很普通,工艺可不算简单,它需要40多道工序,而且后期需要手工组装。据介绍,王麻子剪刀手工锻制技艺分为炉上和炉下技艺,炉上和炉下各包含13道工序,其中炉上有煅打、淬火等工序;炉下有开刃、盘活等工序。炉下技艺相对复杂,一般人员学习3个月,也只能达到保养、修理剪刀的程度。全套技艺学习下来,至少需要四年时间。

为了做宣传,闯牌子,王麻子剪刀铺不光在门市上售货,还派人走街串巷、赴庙会、下农村,以扩大销路。王麻子剪刀铺卖出的剪刀都装在一个印有“王麻子”字样的纸袋里,上边印着这样的字样“如在一年之内,发生某种损坏情况,包换包退”。你瞧瞧,人家那时候就实行“三包”了,这也看出人家对产品质量的自信。他说到做到,即使有超过一年损坏而要求退换的也照样办理。王麻子剪刀表面乌黑油亮,刀口锋利,被群众誉为“黑老虎”。

后来名气大了,市场的李鬼也多了起来。话说民国初年的上海滩,有一家王麻子剪刀店,只因为出了点名气,竟有三家剪刀店铺冒充。

这怎么办呢?一天,王麻子的徒第阿桂在店门写上了一个“真”字,表示王麻子剪刀店在上海只此一家,别无分店。一连好几天,王麻子剪刀店里的剪刀供不应求。另三家假王麻子剪刀店一连几天竟没卖出一把剪刀。

王麻子剪刀店门上的奥秘被另三家发现了,他们纷纷效仿。头一家在店门上牌匾处添写了两个“真”字,变成了“真真王麻子剪刀店”。第二家也不示弱,不但添了三个“真”字,而且又加了一个“老”字,变成了“真真真老王麻子剪刀店”。第三家更是独出心裁,不但在匾上写了“真老王大麻子剪刀店”,而且还到苏州乡下重金雇佣了一位脸上长麻子的老铁匠。一时间,购买剪刀的客人,竟然不知该买哪家的是好。

就在这时候,王麻子剪刀的老板王麻子,让徒弟擦掉了门上的“真”字,换上了一副对联——“赵麻子,黄麻子,张麻子,都标自己王麻子,众人辨伪劣;侬剪刀,尔剪刀,他剪刀,皆称阿拉真剪刀,上帝知假真。”横批是“二年便知”。

一年半不到,这几家假冒的店都黄了。这年的春节,王麻子剪刀店贴出了一幅别出心裁的对联——“欺世盗名跳梁小丑颜面无光昨日去,正人君子光明正大本份有财今朝存。”

这段公案说出来好笑。但实际上,让人笑不出来,假冒名牌到了这么猖狂的地步,这个市场环境是有问题的。而且,到王麻子剪刀厂2003年宣布破产的那一天,这段公案可就更意味深长了,李鬼搅局,正版躺枪,这也正是王麻子破产的一大原因。

据王麻子剪刀厂方面的说法,破产前,制假“王麻子”的厂子多达几十个,年产量500万把,假“王麻子”是真“王麻子”年产量的近3倍,对真的“王麻子”形成了很大冲击。这是一个重要的教训,就是知识产权保护,这事关民族工业的生存发展,不能不格外重视。

当然,“王麻子”破产原因还有很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所陆刃波先生提到,我小的时候“王麻子”的刀剪就是那个样子,后来还是那样子,没什么大的变化。而一些新的品牌,尤其是国外的品牌式样却很多,很精美。陆刃波先生认为,老字号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是没有产品的创新,几十年甚至几百年都是老面孔。

这一点,文化学者纪连海也注意到了,他说,瑞士军刀和王麻子剪刀都是传统的工艺起家,但是人家瑞士军刀的安身立命之道正是持之以恒的技术创新,因此有人说瑞士军刀“刀刃刀把和刀身,处处洋溢创新魂。”反观王麻子剪刀则不难看出,技术创新能力的严重不足,直接导致了王麻子产品陈旧落后、制作粗糙,即便历经几代人也只是样式变化缓慢,产品质量停滞不前。

鲁迅说,“以过去和现在的铁铸一般的事实来测将来,洞若观火!”我们现在提出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的未来,其实要基于民族工业的现状,这时候我们应该好好审视一下民族工业的过去和现在,那些成功经验可以借鉴,那些失败教训更值得细细总结。这些中华老字号成败得失,就显得格外耐人咀嚼。

原标题:“王麻子剪刀”消失原因:李鬼搅局正版躺枪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