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承德达什达瓦部族后裔纪念东迁256年 现存250余人

2015-08-03 17:59:48 来源:中国新闻网

评论

\

承德达什达瓦部族后裔在“蒙古营”围绕敖包转圈,以祈求降幅。 张帆 摄

 

\

承德安远庙内,达什达瓦部族后裔代表依次向先祖之灵敬献哈达。 张帆 摄

 

中新网承德8月3日电(记者 张帆)2015年是卫拉特蒙古达什达瓦部族东迁256周年。8月2日至3日,卫拉特蒙古研究专家、学者和达什达瓦部族后裔代表约60余人齐聚河北承德参加 “承德卫拉特蒙古达什达瓦部族东迁256年研讨会”。达什达瓦部族后裔在此间举行祭典和部族东迁256年敖包祭祀活动。

当日,达什达瓦部族后裔代表在承德安远庙依次向先祖之灵敬献哈达,并来到曾经的达什达瓦部族“蒙古营”祭祀敖包。祭文过后,其后裔往敖包上添加石块、柳条进行修补,并悬挂经幡。记者看到,参加祭祀仪式的人要围绕敖包从左到右转三圈,并将奶酒、点心、糖块洒向敖包,以祈求降幅。

据介绍,此次承德达什达瓦部族后裔这种有组织、成规模的祭祀敖包活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次。58岁的承德达什达瓦族后裔赵桂兰说:“我希望每年都组织这样的祭祀活动,让年轻一代铭记我们的祖先是民族团结的忠诚卫士。”

承德档案记载,乾隆20年清军平定达瓦齐和阿睦尔撒纳的叛乱,达什达瓦之妻组织所属部众密切配合清军作战,立下赫赫战功。清军平叛后,由于生存环境恶劣,达什达瓦族要求迁徙内地,清朝廷同意。据记载,达什达瓦人从伊犁迁出时,有人口1万余人,历时4个月长途跋涉,至此仅剩五分之一。乾隆对迁居热河的达什达瓦部众十分关切,下旨在避暑山庄以北,狮子沟一带建起1000间房屋的“蒙古营”。乾隆29年,专门修建安远庙(承德“外八庙”之一,俗称伊犁庙)为达什达瓦部众提供佛事场所。

据河北民族师范学院达什达瓦研究室主任王延洪介绍,民国时期,守卫寺庙和避暑山庄的达什达瓦人被遣散,他们中一部分人到了木兰围场,一部分到了内蒙古,还有一部分人留在承德。他们以自己蒙文名字的头一个音节为姓,承德的达什达瓦族人主要有寇(王)、徐、赵、杜、白五大姓。

王延洪表示,目前承德的达什达瓦后裔仅有250余人,随着老一代达什达瓦部族人相继过世,了解那段历史背景的人越来越少,拯救挖掘这段历史迫在眉睫。今年,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成立了卫拉特蒙古达什达瓦研究室,开始着手对卫拉特蒙古达什达瓦的历史文化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整理。(完)

原标题:承德达什达瓦部族后裔纪念东迁256年 现存250余人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