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连城洪灾后:供电部门抢险见闻——肩扛千斤担,与时间赛跑

2015-07-28 10:54:49 来源:中国经济网

评论

\

齐心协力运电杆。

中国经济网连城7月28日讯 7月22日,龙岩连城县普降特大暴雨,城区降雨量达225毫米,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冲破了河堤,淹没了庄稼,冲垮了路基,损坏了电网。连城县包括城区在内的15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洪水无情人有情,为尽快恢复灾区供电,国网武平县供电公司立即组织党员突击队紧急驰援连城县,全面开展电力抢修。

连日来,笔者跟随武平供电抢险突击队来到受灾较严重的连城县连坊镇李彭村采访,过程中,供电抢修队员不畏艰难险阻开展抢修,积极服务受灾群众,与当地灾民建立起了浓浓的鱼水深情让我自禁想为他们点个赞。

7月23日凌晨六点,武平电力抢险突击队受命抢修10千伏豸峰线911线路吴坊支线,原本只有十几米的河床,因为洪水境,方圆一两千米的粮田已一片狼藉,线路杆线被洪水带来的冲击物拦腰折断,导致该条线路四根高低压电杆断杆倒杆,160多户村民停电。由于受损线路跨越河套、村庄、山坡、农田等,给抢修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

风雨中的电力铁军。

为了尽快恢复送电,武平供电支援抢险队抓紧一切时间电话联系、勘查现场、制定方案、运送材料、投入施工……他们趟过肆掠的洪水,一寸一寸爬过泥泞的小道,身负抢修材料,洪魔过后恶劣的环境阻挡不往抢险队员奋勇抢险的步伐,冒着随时可能滑坡的危险,与时间赛跑开展抢修。

在这样险恶的环境下,车辆及机械化设备派不上用场。所有物资都要靠队员们手抬肩扛运到施工地点,最远的足有千米。还有一些地方运杆工具不能用,抢修队员只能用石头垫,用木棒撬,用绳子拉,他们用人拉肩扛的方法将三根1600多斤重的12米长电杆一寸一寸地拉到了施工现场,并立起。灾区的天气阴晴不定,时而下雨,时而太阳,抢修队员的汗水不停地流淌,与雨水相互交织在衣服上,而后又被风吹干,抢修队员的全身也都是泥巴及蚊虫叮咬的伤痕。

施工负责人潘明泉、曾庆平一直是抢修工地上最为忙碌的人。调集力量,排兵布阵,指挥作战,组织人员立杆、抬杆、拆线、架线……他们的身影异常活跃,每一项工作他们都认真布置协调。嗓子喊哑了,就喝点水润润;衣服湿透、鞋子进水,他们没心思理会,一心扑在抢修复电工作上。

因为灾区信号不好,又要不时地接听和拨打着抢修人员和上级协调部门的电话,潘明清手里一直握着手机和“充电宝”,连续的抢修工作让他面容有些憔悴,脚上的雨鞋粘满了淤泥,两天下来,我没有看到他休息一刻,哪怕是中午在抢修现场吃饭时,他也是边吃边与施工班组讨论抢修情况,安排饭后的抢修任务。

曾庆平是武平公司的安监部主任,也担任此次抢修的安全督察,今年他已经是第二次参加抗洪支援抢修了。随着施工的不断深入,抢险工作也进入了攻坚阶段,曾庆平每天和施工队员一早上山,并逐一检查每个人的安全防护用品的使用情况,从10千伏豸峰线8号杆走到13号杆,直线距离虽不到六百米,但因为要绕路,一趟走下来有两三公里,每天他要走几个来回,从上杆人员安全绳的佩戴到立杆晃绳的角度,曾庆平都要一一亲自动手查看,直到天黑,施工结束,所有队员撤离现场,他最后一个离开。回到驻点,吃过晚饭,他组织队员召开专题安全会,总结一天安全工作,并对明天施工中重点的部位和环节进行安全技术交底,让每个施工人员在安全上做到心中有数。

每天,抢修队员都是从凌晨六七点开始干活,直到晚上七点多才从施工现场撤离,一天十多个小时的高强度抢修作业,许多人的手和脚都磨起了血泡,肩上勒出了血印子,但大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要想尽一切办法,让老百姓哪怕早一分钟用上电,这才是电力人肩上最重的责任。”

在灾区现场,当地群众的热情淳朴给让全体抢险队员也感动不已。每路过一户人家,老乡在询问“啥时候能通电”的同时,不忘把队员们拉进家里休息。清理树障时,老乡们不用动员主动来砍,一些村民还主动把自家的摩托车让给抢修人员使用。

看到电力员工在自家门口恢复电力,村民邱大春老人自发组织了五名村民前来义务帮忙。“虽然我们帮不了什么大忙,但是多一只手也好啊”,朴实的话语,道出了老人家对电力的渴求。“看到电力工人冒雨帮我们抢修电线,特别是你们还大老远地跑来支援,帮助我们,真的很感谢,不容易啊。”(李英 宋雅馨 )

原标题:连城洪灾后:供电部门抢险见闻——肩扛千斤担,与时间赛跑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