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娱乐 >

人肉搜索定位找人是正义还是暴力 你怎么看?

2016-02-17 15:49:02 来源:中国网

评论

9月4日下午4点20分许,福建省福州市东街口新华都百货门口人行天桥桥下,一名正在乞讨的66岁老人,无故被一头戴鸭舌帽的男子踢踹,持续近10分钟。这一幕被路人看见并拍了视频传到微博上。9月5日晚,网友在微博“人肉搜索”,指出当时打人者是24岁的宁波人小张,短短4天,小张成了全国网友讨伐的对象,1天收2千条辱骂短信。而肇事者似乎并非小张。(现代金报9月10日)

肇事者无端在街头殴打弱势老人,不仅触及法律底线,更点燃了旁观者的激愤。“人肉搜索”的发起者正是出于义愤,怀着同情弱者、伸张正义的善意。可以说,大多数参与者都带着某种善意,他们认为每一次转发都是一次善意的传递,每一次转发都能让我们离真相与正义越来越近。

殊不知,再充满善意的初衷如果寄期望于通过不恰当的方式而实现,就将远离初心,沦为网络暴力的击鼓传花。小张与肇事者在相貌上有着差别;他没有去过福州;周边人也证实那几天他并没有离开宁波。多方现有证据表明,这又是一起因“人肉搜索”引发的误伤。

这种误伤在网络生态里,显然不是第一次,也许也并不会是最后一次。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随时可以调取的大数据,然而,在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个数据是模糊、碎片的。我们误以为借助网络的翅膀就能够化身正义,却忘记了正义实现的法治规律,忽略了对他人权利的敬畏。

其实,这种披着正义外衣的“人肉搜索”与我们深恶痛绝的刑讯逼供毫无不同。这使我们倾向于将莫须有的罪名强加在他人头上,不给他人任何申辩机会。与此同时,伴随“人肉搜索”而生的网络讨伐更很有可能成为私设刑堂,即使对象正确,也容易让我们被所谓正义蒙住理性,将长期积攒的怨气不公平地集中发泄在某个人身上,越界而为,违反罪罚相适应的自然公正伦理。

2012年,一组艳照网传引发热议,诸多网友误指,照片主角系安徽庐江县委书记和副县长,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2013年,因怀疑顾客偷了一件衣服,汕尾陆丰市一服装店主蔡某将顾客视频截图发上微博求人肉搜索,2天后该顾客不堪压力跳河自杀。近日,汕尾市中院对该起人肉搜索案进行公开宣判,维持原一审以侮辱罪判处被告人蔡某有期徒刑一年的判决。

我们必须意识到,“人肉搜索”、网络暴行给我们带来的伤害可谓罄竹难书。事实上,相关行为已经将我们每个人都打入了惶惶不安的冷宫,我们每个人既是可能的施暴者,更是潜在的受害者。同时,相关行为已经涉及违法犯罪,不仅面临民事赔偿、行政处罚,更可能触及刑律。

人们天然有着对正义的外在追求,对稳定秩序的内在需求。这在网络上,也并不例外。如果将这种追求与需求寄托于简单的以暴易暴、同态复仇,我们只能与正义渐行渐远,网络秩序也将越来越糟。拒绝网络刑讯逼供、远离动用线上私刑、重视指尖上的责任、遵守法律底线、尊重他人权利,我们谁也不能脱离其中。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