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中东的王子们:小布什打伊拉克前先征求王子意见

2015-09-23 04:22:19 来源:北京商报

评论

王子已去,王子的传说未尽。迪拜大王子马克图姆的病逝再次将中东王室的神秘生活拉回公众视野。财富、权力、美貌的冰山一角之外,隐藏在中东王子背后的不仅是一座座富庶的帝国,还有依附在权力与财富之上权倾朝野、纵横捭阖的较量与搏斗。

权倾朝野

如果你翻看中东国家的政府高官名单,恐怕会以为错闯进了王室的族谱——王室成员占据了政府官员的绝大部分席位。在当今世界现存的30个君主制国家中,中东便占了6个,分别是科威特、约旦、阿曼、卡塔尔、巴林和沙特阿拉伯,其中阿曼、卡塔尔和沙特采取绝对君主制。

与英国等君主立宪制国家不同,绝对君主制国家实行政教合一,即国王拥有最高权力,且不受宪法或法律的限制。为了将权力最大限度地包揽至家族内,王室成员通常占据着政府的各个高级职位,范围涉及安全、情报、内政和外交等。

以中东最大国沙特为例,阿卜杜拉国王在位时,曾兼任沙特首相、武装部队最高司令和国民卫队司令;而刚刚即位的新国王萨勒曼此前则是王储兼副首相和国防大臣——这两人几乎组成了环绕整个国家从政治到国防的“五指山”。

王室显然也不放心将外交大权交予他姓之手。阿卜杜拉的侄子班达尔曾经当了22年的沙特驻美大使,甚至与老布什夫妇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被称为“班达尔布什”。海湾危机时,老布什亲口向班达尔许诺会派兵保护沙特安全;而小布什决定进攻伊拉克之前,居然首先征求了班达尔的意见,然后才同当时的国务卿鲍威尔打招呼。因而,沙特王室在全球外交方面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此外,王室成员还与多国情报部门关系紧密,可谓政治领域的“007”。沙特前情报部长图尔基·费萨尔亲王执掌该部门20多年,曾经一直是沙特与美国中情局、英国军情六处等机构的主要联系人。而作为中情局与阿富汗游击队之间的沟通桥梁,他更曾多次会见本·拉登。

经济头脑

说中东的王室成员都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一点儿不为过,因为王室成员从一出生就可以按月领钱了。此外,王室成员结婚或者建造宫殿的时候,还会得到额外的红包。

另外,作为国家的经济命脉所在,石油、军火等大宗贸易中所产生的财富也理所当然地集中在王室家族。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副研究员姜英梅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东国家每年的石油收入都会通过基金形式按照比例分配予每位王子。

但如果因此便误会中东的王子们都是坐吃山空的“刘阿斗”就错了。事实上,王子中的大部分都曾接受过高端的商业教育,极具经营头脑。综观《福布斯》历年的王室富豪榜便会发现,财主们大部分都集中在中东。值得注意的是,在国际上重大资产交易的背后,大都有中东王室的影子:他们眼光精准、手法娴熟、视野开阔、百无禁忌,什么领域都敢进,任何标的都敢碰。

此外,“不差钱”的中东王子们更喜欢投身于体育事业。已故的马克图姆便是“不爱江山爱体育”的代表人物——因为对马术充满了热情而无心掺和政治,身为长子的马克图姆并不是迪拜的继承人。另外,马克图姆的父亲迪拜现任酋长谢赫·穆罕默德还曾经送给退役的F1车手舒马赫一座小岛。而迪拜家族中最有名的体育事业爱好者其实是马克图姆的姐夫、前阿联酋总统的儿子曼苏尔,他曾因热爱足球一掷数亿英镑买下曼城足球俱乐部,登上当时各大报纸体育版头条。

  继承制度

其实在中东,王子并不是什么“稀有产物”。据了解,算上旁系的王室成员,沙特目前有5000多名王子,其中有2000人是核心成员。在沙特诸多王子中,像迪拜王子马克图姆那样醉心“副业”而将继承权让与兄弟的还是少数,大部分王子们在权力与地位面前的争斗怕是比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更具看头。

今年1月,执掌沙特政权近20年的阿卜杜拉国王因肺炎辞世,死前指定继任国王萨勒曼同父异母之弟穆克林为第二顺位继承人。但是,萨勒曼显然更想把权杖完全把握在自己血脉的手中。

在阿卜杜拉离世仅仅一周之后,萨勒曼便开始大规模改造前者留下的政治版图。第一步,“扫清余党”。萨勒曼首先撤销了阿卜杜拉几位儿子在政府部门的职务,转而在这些职务上填补自己的心腹。在沉积数月后,当众人皆以为风波已过之际,萨勒曼又发布国王令,宣布废除穆克林的王储以及副首相职务,转而任命自己的侄子穆罕默德接任新王储,将“肉中刺”彻底拔除。萨勒曼这一系列行动堪称“快准狠”,而夺位风浪未必就此便戛然而止。

然而,后宫之乱必会危及前朝。姜英梅认为,考虑到沙特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出口国,沙特王室的继承问题不但是本国最大的政治风险,更是中东地区乃至世界的风险;如果王室不能采取有效的机制和平挑选出适合的继承人并确立一种大家都比较能接受的游戏规则,沙特将在未来几年迎来重大的政治变局,这也必定会影响到整个中东。

      记者 陶凤 实习记者 初晓彤/文 贾丛丛/制表

原标题:中东的王子们:小布什打伊拉克前先征求王子意见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