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受《马燕日记》影响,回族女大学生回故乡当乡村老师

2015-09-10 12:02:05 来源:中国青年网

评论

\

大战场中学(资料图)

中国青年网北京9月9日电 (见习记者 孙钊)当杨璐再次站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大战场中学门前,她离开这里已经7年。现在她如愿以偿,成为一名乡村教师。她说,多年前风靡全球的《马燕日记》,讲的就是自己家乡女孩渴望读书的故事。这些年自己尽管在兰州求学7年,但一直希望回家乡当一名乡村教师。
大战场中学位于中宁县大战场镇。这个小镇距离中宁县城还有二十公里。在小镇的所有建筑中,大战场中学的规模却足够让人眼前一亮。2700多名学生来自大战场镇周边的各个乡村,大战场中学的校长张谦告诉记者,年轻的大学生教师在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甚至可说顶起了半边天。
2008年,刚初中毕业的杨璐走出了大战场中学,到外地求学。七年之后再次回到母校,成为一名乡村教师。大学毕业时,杨璐曾经考虑过,选择留在城市还是返回家乡?本科生的学历和优异的成绩本应足够让她在城市中谋求一份体面并且收入不错的工作。但是,杨璐深思熟虑之后,还是决定遵从自己多年的一个愿望,回家乡当老师。而这个愿望,则来自她很早之前看过的一本书——《马燕日记》。
《马燕日记》是法国《解放报》驻京记者彼埃尔·阿斯基(中文名韩石)在宁夏西海固采访时偶然发现的一个失学女童的日记,2002年由韩石整理后在巴黎出版,很快登上法国年度畅销书排行榜。其版权被转售多个国家,包括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日语和英语,并成为许多国家的畅销书。2003年,该书由华夏出版社引进版权并在国内出版。
《马燕日记》的作者马燕,生活在被称为中国最贫穷的地方之一,宁夏西海固,这里曾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认定为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马燕从小学4年级开始,坚持不懈地写下了4本日记,讲述她对上学的渴望,对自己可能辍学的担心,以及妈妈不让她上学造成的痛苦,以及通过学习改变命运的决心。
比如日记中说:母亲把馒头蒸熟了,她就喊父亲进屋吃馒头。我也跟了进去,就把下午剩下的黑面饭盛了一小碗吃,吃完了我想再盛一碗,可是小弟都给吃完了,我就问母亲我可以吃一个馒头吗?母亲说明天吃吧,今天不能吃。我说我吃一个小的,母亲还是不让。我就出来睡在外面,看着天空的星星想,是不是我没有考上女中,母亲还在生气呢?
正是因为这本书,让杨璐萌生了回家乡做一名教师的想法。她说,自己是马燕的老乡,也是农村回族女孩儿,所以对"读书"二字有着比同龄人更为深刻的体会。在兰州读大学让她开拓了见识,同时也更体会到教育的重要性。她说,回到家乡当老师,最能实现自己的价值。"不管学生们最终会不会成为社会所谓的成功人士,但只要我们的下一代有所改变,家乡就会变得不一样" 。(应被访者要求,文中部分人名为化名)

 

                                                                                                     

原标题:受《马燕日记》影响,回族女大学生回故乡当乡村老师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