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医生集团受资本追捧 看病找医院还是找医生?

2015-09-09 21:57:11 来源:中国广播网

评论

央广网北京9月9日消息(记者唐明 实习记者连宏霞)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继“移动医疗”之后,“医生集团”成为医疗圈最近兴起的又一新趋势。刚刚成立三天的深圳医生集团“名医汇”就传出将获得来自财富投资、中国凯利集团、北控医疗健康等多家机构的意向投资,意向投资总额超过6000万元。这已经不是首家受资本追捧的医生集团,早在去年7月,最早创建的医生集团“张强医生集团”获得了5000万元首轮融资,创始人张强表示,资本青睐并不意味着市场前景的广阔。

张强:在我们老百姓看病习惯了去公立医院的时候还有我们的商业保险不充分的时候,还有我们的私立医院整个平台建设还是正在启动的时候,所以对执业医生来讲,你需要有十倍的努力,才能收获市场。现在我的所有的医疗行为其实和我的个人跟团队的口碑、病人对我们的信任,全部是挂钩的。所以其实我们工作更忙了。

医生集团又称为“医生执业团体”,是由多个医生团队组成的联盟或者组织机构,并以股份制形式运作。

目前,国内的医生集团分别采取了两种医生执业方式。以张强医生集团为代表的是体制外方式。2012年,张强离开公立医院,开始探索自由执业之路,他创办的张强医生集团主张医生完全脱离体制,医生加入集团后,由集团负责联系对口执业医院,主要以私立医院为主,另外就是可以在医生集团下属的手术中心行医。

另一类是属于体制内医生集团,比如名医汇,根据患者预约对签约医生进行调配,安排诊疗服务。创办医生可以继续留在体制内,完成体制内工作的同时,其他时间用于医生集团事务。

今年1月,国家卫计委等五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意味着医师多点执业门槛降低。5月,深圳市卫计委公布了《医师执业注册和管理方式改革实施方案》,明确鼓励医生进行多点执业,所谓医师多点执业是指符合条件的执业医师经卫生行政部门注册后,可以受聘在两个以上医疗机构行医。

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认为,现在出现的医生集团有利于提高医生资源的利用率。

廖新波:这样的专家从大医院走出来,我并不觉得是很突然。因为医生本来就应该就是一个流动状态不应该禁锢在一个单位一辈子,但是我认为这是对中国医改的很好的开端。有更广阔的空间更能体现医生自体的价值,更有能力的医生流向社会,也是为市场提供了更好的选择,使患者更多的看病的机会,因为我们医生实施多点执业或者过渡到一个社会人,使医生的价值或者将来的发展有一个定向的选择,我是从事研究还是临床?所以他不一定要在大医院里求发展,而在社会有更多的空间让他们去发展自己的聪明才智。

一位业内人士说,随着资本的进入,让一些互联网公司加入进来,有人认为把医生聚拢在一起就是医生集团了。这位业内人士透露,随着资本的大举进入以及媒体的炒作,让医生集团的发展似乎进入战国时代,以至于给人们一种假象,仿佛医生集团已经要各占山头了。

一位业内人士介绍,体制外医生集团在国外是一种成熟主流的行医模式,但短期内在国内很难实现。我国的医生培养制度和国外完全不同,我国医生的成长很大一部分是依赖于医院的,医生群体大量脱离传统医疗机构需要付出很大成本。一位三甲医院医生告诉记者,医生集团在国内还没有成熟市场,大多数医生也不会贸然从体制内离开。

医生:谁都没有勇气开这个口,说我有时间,我准备登记到那里去了,说院长,你觉得怎么样?我觉得在三甲的这个平台里,我努力写标书,发sci,到最后升上这个专家教授,这条路的发展对我来说也是有利的。

目前来看,体制内医生创建的医生集团占了不少比例。但体制内医生这个身份本身似乎就颇显尴尬,作为一群标准的既得利益者,享受国家和政府赋予的职称和头衔。但却另外成立医生集团,在坐拥这些资源的同时,又把钱赚到手。尽管目前诸多体制内医生集团仍宣称处不盈利阶段,但既然是集团,就会有所营收。

同时一位医院管理人员告诉记者,医院并不希望愿意让医生在医院外行医。

管理人员:这些科室目前来说都是缺人的,医生的强度非常大的话我们也会担心,担心医生能不能满足我们自己的需求。会诊的话我们可以根据我这边能不能派的出,我这边有没有空,我这边医生能力各个方面是不是能胜任,我根据情况可以去派可以拒绝。

长久以来的就医习惯决定了,患者就医“认”医院多过“认”医生,医生集团的建立也对医生个人及团队品牌提出更高要求,随着医生集团的发展,有知名度的医生能够逐步成为吸引患者的主要因素。从医院到医生,患者就医路径的转变,或许也正是医生集团的机遇所在。

原标题:医生集团受资本追捧 看病找医院还是找医生?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