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故园》导演唐烨:文化阵地是没有硝烟的战场

2015-08-28 21:53:40 来源:中国台湾网

评论

《故园》导演唐烨:文化阵地是没有硝烟的战场

《故园》导演唐烨(《台声》杂志供图)

中国台湾网8月28日北京讯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台湾光复70周年,北京市台联和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以下简称“北京人艺”)以此为契机,联合推出了由王俭编剧、唐烨导演的原创新戏《故园》。这是四九城内一段坚守八年的另类抗争,也是两岸人民执着半个世纪的不屈呐喊。

《故园》是一部抗战题材话剧。在1937年日伪时期的北平,建于半个世纪前的台湾会馆已成大杂院。台湾教书匠林文轩因办汉学堂而遭到日本殖民当局的通缉,逃亡至北平。他想要实现家父遗愿,赎回小院产权,以期台湾会馆重见天日。常年生活在此院的石匠何长贵与林文轩由开始的格格不入,到患难与共,乃至生死相依。他们和大杂院的邻居及台湾的同乡们共赴国难,在没有硝烟的战场,顽强地坚守着中华文化的阵地,凛然抵抗以野田所代表的文化侵略。

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饱经沧桑的台湾会馆,作为两岸同胞共同守护的精神家园,浴火重生……

演艺经历 身兼数职

《故园》由北京人艺导演唐烨执导。唐烨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因话剧《李白》《蔡文姬》《洋麻将》等作品而被广大观众所熟悉,她还担任过多部外国电视剧的译制导演。

唐烨嗓音甜美,擅于演绎高贵、有性格的女性形象。她从14岁开始做幕后的配音工作,作品繁多。在中学期间她因执导第一部中学生自己创作演出的电视剧《养吊死鬼的孩子》荣获北京市中学生银帆奖,并获得当年北京市“十佳中学生”称号。

唐烨曾饰演过《日出》中的“小东西”等角色,1999年曾获飞天奖最佳译制片奖。她在广播剧《孔繁森》中演播的孔繁森女儿一角,荣获“五个一工程奖”。

唐烨的导演风格返璞归真,追求“深刻不偏激、含蓄不煽情”。除了重视剧本的文学性,恪守人艺现实主义传统,还能在回归“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再造风骨,使创作者的集体情感通过舞台人物的精确演绎呈现给观众,共同营造清新简约、朴实高雅的舞台格调。

在今年这个特殊年份接拍《故园》,唐烨表示,这是北京人艺对舞台承载与表述的又一次尝试。这部剧把民族情感放到每一个人身上,把目光给予值得关注却不为人知的一群人,一些事。

争分夺秒 追求极致

北京人艺的排练场第一次传出了浓浓的台湾腔,8场片段中,除了观众熟悉的京味儿,文气柔软的台湾腔也将首次成为人艺舞台少见的一景。

唐烨说,在没拍《故园》之前,她对台湾人并不了解,北京人艺也很少拍抗战题材的作品。“这部剧北京市台联充分发挥了倡导、推动、创新等作用,联系了好多台湾老先生、台湾专家讲课,我们才了解到很多台湾同胞在抗战时期作出的贡献”。

这部剧没有直面的战争,从两个特殊点出发。第一点是讲述了一群生活在北平的台湾人;第二点是没有从战争去解释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而是着重于日本对我们中华文化上的侵略。在国难面前,一群老百姓,坚守民族文化,坚守心灵与人性的一段难忘历史。

在唐烨的工作台上摆满了各类书籍资料,充实的案头工作将帮助主创走近那段历史。排演的过程中,她全身心地投入,从舞台效果到配乐筛选,从节奏把握到灯光调整。“我所看到的所有的东西,听到的每一个声音,所有的一切的事情全部要自己盯着去完成,因为我要负责任。”周密规划、井然有序的工作方法,和唐烨要对全剧组负责的态度,让《故园》的排演有了高效率和高质量的保证,也给剧组每个人一种踏实的感觉。

为了保质保量完成这部家国情怀的大戏,全剧组都在超负荷地排练。唐烨说,大家每天从早上排练到晚上,时间长达八九个小时。“这部剧的排练、合成、上台等等所有时间都比以往话剧的演练时间要短,真可谓‘时间短,任务重’。全组的老老少少都非常用心,希望大家能看到我们用心的在做一个作品。”

克服万难 展现演绎

经过一个多月的排练,人艺原创话剧《故园》首演进入倒计时,8月31号将于首都剧场上演。

剧中有不少台湾元素。例如曾由邓丽君翻唱过的台湾民歌《雨夜花》在剧中被演员用闽南语演唱,借由思念情郎的歌词表达对祖国对家园的思念。而台湾传统的歌仔戏也在剧中登台亮相。舞台上的演员不但要有张力与激情,更需要丰富细腻的情感。但起初,演员“太年轻”,竟让唐烨一度头疼。

组里最大的演员是剧中饰演贝勒爷的米铁增老师,他在日伪时期可能也就只有几岁,却是唯一一个亲历过那种生活的演员。全组人员只能靠查资料、看小说、欣赏影视作品等方式寻求对日伪时期的认知。但小说、影视作品的真实程度有多少,大家无从考证。剧组很多都是年轻演员,有刚刚从戏剧学院毕业的学生,还有孩子等,他们都不知道日伪时期的生活是什么样子。没办法亲历,感情不到位,表演的可信程度就会降低。

唐烨说,我特别希望能够真实的还原历史,即使做不到还原,也希望更接近历史。“为了让100多分钟的表演更生动,我带着全组人员多次去台湾会馆、抗日战争纪念馆学习;请了档案馆、社科院的老师,从历史上把关;联系了对日伪时期北平人的生活有了解的老师给大家讲课,逐字逐句帮演员纠正发音……”

这是唐烨第一次在北京人艺的舞台上展现这样一群台湾人的故事。她说之前对他们的关注太少了,通过排这部剧,做案头工作,体验生活,她才真正了解这群顽强不屈的人们。“日伪时期的台湾人,因为身份比较特殊,生活有时候比我们想象中更艰难。他们是日籍,与日本人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刚到北平时,北平人不接受他们,而他们又不愿意和日本人同流合污,所以这些台湾人是在夹缝中求生的。但是他们中很多人还是很有骨气,虽然和日本侨民有一样的待遇,通过配给证可以领米、领面,但很多人都不去领这个。因为台湾是日本的殖民地,他们不愿意告诉别人自己是台湾人,通常声称自己是福建人、广东人”。

原标题:《故园》导演唐烨:文化阵地是没有硝烟的战场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