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武警宁夏总队实施“生命线工程”促进民族团结

2015-08-18 22:19:45 来源:中国新闻网

评论

武警宁夏总队实施“生命线工程”促进民族团结

武警宁夏总队尚力峰政委向回族群众赠送书籍。 周焕成 摄

\

武警官兵和回族群众共同装扮节日清真寺。 周焕成 摄

中新网银川8月18日电 题:武警宁夏总队实施“生命线工程”促进民族团结

作者 高征尘 陶社兰

民族团结是中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宁夏,祖国西北的重要屏障,全区有回族232.6万人,占总人口的35.6%,占全国回族人口的五分之一。武警宁夏总队始终把民族团结作为光荣而神圣的任务,作为经常性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用真情大爱谱写着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新篇章。

让爱国主义火种薪火相传

地处六盘山下的西吉县兴隆镇,单家集“陕义堂”清真寺民族团结广场上,有一座红军长征纪念碑,这是当地民众自发捐建的。

78岁的回族老人拜福贵告诉记者,“这里已经成了远近闻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说起这件事的来历,还得追溯到1992年。那年,西吉发生了震惊中外的教派械斗事件,一些不法分子乘乱传谣,歪曲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两派刀兵相向、一触即发。固原支队一中队中队长杨佐义写下遗书,只身前往陈家沟,促成双方谈判,成功救出4名阿訇,被武警总部授予“虎胆卫士”荣誉称号。

拜福贵老人是单家集的名人。1935年10月5日,毛主席率中央红军路过单家集,顾不上行军的劳累,参观陕义堂清真寺,与阿訇马德海彻夜长谈,阐明了党和红军各民族团结、平等的民族政策,确定了“三大禁令四项注意”。当夜,毛主席就住在拜家,拜福贵的父亲特地做了一桌回民最丰盛的“九大碗”接待红军。

那年,武警固原支队官兵来到陕义堂清真寺,向寺管会主任拜福贵老人提出了警寺共建的设想。

在武警官兵的帮助下,陕义堂建起了红色书屋,开展“红军长征”宣讲活动,拜福贵老人成了宣讲员。支队还挑选思想素质好,有一定政策理论水平的官兵给回族群众作形势政策报告,上国防教育课;每逢穆斯林节日,官兵们主动登门以穆斯林特有的礼节表示祝贺。

在武警官兵的引导下,单家集陕义堂清真寺的回族群众做出决定:自发集资建一座红军长征纪念碑。筹款那天,乡亲们都按下了红手印。

陕义堂清真寺是宁夏警寺共建、共创民族团结的缩影。

翻开宁夏的地方志,一组数据引人注意:全区共有4644座清真寺,平均每600人一座。清真寺平时宗教活动多、宗教场所多、跨区活动多、聚集人数多、社会影响大。

“以清真寺为阵地,通过警寺共建,让其成为爱国主义精神的大殿堂、大课堂、大学校,达到共建一座清真寺,团结一方信教群众,促进一方和谐稳定。”宁夏总队各级党委班子在这个问题上有着高度共识。

在宁夏各地的清真寺内,前来参观的游客惊讶地发现一个独特的现象:300多座清真寺内升起了五星红旗。这是宁夏总队播撒爱国主义火种,促进民族团结的又一创举。

让小康生活成为共同梦想

吴忠市红寺堡区是宁夏有名的生态移民区,2009年,18万群众到这里建村落户,成为全国最大的移民区。

宁夏三面环沙、干旱少雨,生态脆弱,部分地区百姓生活贫困。“十二五”期间,宁夏自治区政府决定,对生活在中南部贫困地区的35万群众实施生态移民搬迁。

历时9天,累计出动车辆300余台次,行程6万多公里,宁夏总队官兵先后完成210户、1000余人的搬迁运输任务。

然而,第一批移民来到沙草墩,被肆虐的风沙、恶劣的环境惊呆了。有的群众乡情很重、打起了退堂鼓;有的害怕适应不了新环境,变成“外乡人”;许多人产生了搬回去的念头。

怎样才能让数十万移民搬得出、稳得住、富得起,这是事关社会稳定的大问题。吴忠支队支队长邢卫东了解到,沙草墩村党支部书记王永明是个有想法、有闯劲的能人,早就想干一番事业,带领乡亲们发家致富。可是眼望着这片荒凉干旱的戈壁滩,浑身的劲却使不出来。

“建强一个支部,致富一个村庄。”吴忠支队是宁夏总队响当当的后勤建设先进单位,有上千亩的综合后勤基地,不但有特种养殖,还有果树种植、育苗等先进技术。邢卫东将帮扶王永明发展大棚蔬菜种植的想法带到了支队办公会上,得到了党委成员一致响应。

从此,王永明成了支队后勤基地的“编外学员”,从滴灌技术到有机蔬菜种植,从鱼类防疫到禽畜配种等,技术人员倾囊相授。

取到真经的王永明率先在戈壁滩上建起蔬菜大棚,得益于当地特殊的沙土环境,第一批出产的戈壁蔬菜卖出了高价钱,成为沙草墩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引起村民们的关注。

吴忠支队因势利导,安排临近的中队党支部与村支部共建,坚持扶贫与扶智结合起来,引导信教群众既念好古兰经,又念好致富经、政策经,让他们摘掉穷帽子的同时戴上科学文化的帽子。

现如今,昔日的“穷沙窝”成为了四里八乡有名的“小康村”。

这些年,宁夏总队积极参与了30个美丽小镇、100个美丽乡村建设,帮扶出了菊花台村、沙草墩村等远近闻名的移民示范村,打造了枸杞、有机蔬菜、滩羊等一大批特色产业。

“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宁夏总队政委尚力峰说,当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先行者,就是要把各族人民群众的利益高高举过头顶,千方百计配合地方政府解决好各族群众牵肠挂肚的苦事难事,为他们构筑起美好幸福的安康大厦。

近年来,总队先后投入兵力3O多万人次,车辆3万余台次,参与自治区“扬黄灌溉”、“百里绿色通道”、“千里文明长廊”、军民共建滨河生态林、“保护母亲河——灵武青年林”等多个重点项目。

让文明新风吹入千家万户

位于宁夏南部地区的同心县,回民人口占到近90%。为了尊重回民的生活习惯,中队官兵只吃清真餐。

下连快一个月的四川籍战士陈虹宇在电话里向父母抱怨起了在中队的“遭遇”。小陈是家中独生子,父母对他十分溺爱,立即买了十多斤腊肉和腊肠给儿子寄去“改善生活”。

小陈兴冲冲地找到中队指导员杨军成,却遭到一番“数落”。他说:“西征红军之所以受到回族群众的如此的拥护和爱戴,是因为红军严格遵守群众纪律,尊重回族同胞的生活习惯,主动帮助回族同胞开展生产活动。只有我们心中时刻装着回族群众,回族群众才能爱护我们。”

“指导员,我懂了,民族团结无小事,我们的一言一行、一菜一饭都关乎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小陈真诚地说。从此以后,中队再也没人提起“改善生活”的话题。

记者采访中得知,近年来,宁夏总队下发《宁夏总队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实施意见》,出台了《警民共建、双向共育“四有”新人》协议书,维护民族团结的“七个严禁”和尊重回族风俗习惯的“十二个不准”在部队施行,让每名官兵行有示范、学有榜样。

宁夏总队司令员张锁明告诉记者,我们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就是要让每名官兵都成为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导者,让弘扬正能量、传递真情大爱、播撒文明新风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总队官兵将民族团结的原则和理念融会到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当中,通过开展“共建一条文明街、关爱一所敬老院,帮建一个党支部、帮扶一家贫困户”等系列活动,增进了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鱼水情谊。他们在固原、同心、盐池等地援建7所武警爱民学校,开设5个“春蕾女童班”,开展“1+l”“手拉手”捐资助学活动等,催生了民族团结的种子。(完)

原标题:武警宁夏总队实施“生命线工程”促进民族团结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