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最衰逆行者”马掌柜惨遭逼捐

2015-08-18 15:30:25 来源:中国青年网

评论

中国青年网8月17日电 天津爆炸事件发生不久,很多明星在微博上开启了祈福模式,并争先恐后地捐款,而阿里巴巴的大掌柜马云既没有点蜡烛也没有发声明要捐款,成了“最衰逆行者”,众网友按捺不住在其微博下排队“逼捐”,掀起了一场关于道德的骂战。为什么网友一口咬定首富必须为“天灾人祸”买单?让我们谈谈“逼捐”这件毁三观的事儿……

  神逻辑:“逼捐”的一万个理由

\

马云被逼捐

名人被逼捐早已不稀奇了,早年流行的政府行政逼捐,靠政令号召企业名人捐款,用一场慈善晚会名利双收。新媒体时代下这种秀场显得格局太小,有互联网更广阔的天地为舞台,名人捐款往往格外高调,分外引人注目。然而问题来了,网友比着富豪榜评价名人良心,捐还是不捐,捐多少合适?

马云身兼“中国首富”和“中国首善”两个头衔,没有为这次灾难捐款,看网友是怎么说教的。

首先要摆出一种撒娇的姿态,一口一个“爸爸”。“干爹,多捐点钱啊!”“也不能每次灾难都让干爹拿钱啊,即使他有超多的钱,也不能酱紫啊,不过我同意你们的想法。”……

捐款理由如下:聚美都捐了,TFboy都捐了,xxx都捐了,你为毛不捐?

他们都捐了,马云就必须捐吗?

当然,理由也有:总裁是时候出来捐款了,是时候彰显财大气粗了,是时候炫富了。买个房子130万一平,钱那么多为什么不捐给天津……

好吧,那你们喊马云出来捐款,你们都捐了吗?

机智的网友:你捐了就等于我捐了。

该逻辑暗示,马云你挣了我们的钱,你捐的钱也是我们的,中国首善也有我们的份儿。(摆出奶妈姿态)捐,还是不捐!

敢不捐?“迟早你会身败名裂”、“我们再也不淘宝了”,“钱都给王林了吧”,“一个亿、一个亿”……

想必此时的马云心如刀绞,如果大家不淘宝,他早就回老家教书去了,他舍不得阿里巴巴,可是塘沽又不是我炸的,冤有头债有主,说好的追责呢?

  名人被“逼捐”后怎样回应?

\

企业因捐款不力受指责。图片来源于网络

汶川地震后,王石的万科地产公司向灾区捐了220万人民币,网友认为作为国内第一房地产企业捐的太少。不少帖子举出捐款超过1000万的企业名单,呼吁万科再多捐点,不要显得寒酸、抠门。

王石的回复却让万科卷入舆论漩涡,他说,万科出200万是合适的,中国是个灾害频发的国家,赈灾慈善活动是个常态,企业的捐赠活动应该可持续,而不应成为负担。王石说的有理,可是谁听呢。

网友还总结了国际铁公鸡的名单,指责一些外企在中国大发横财却吝啬向震区捐款,麦当劳在捐了1150万人民币后遭痛批,后来追加了1000万捐款。

当年,汶川地震掀起了“逼捐”新高度,除了集团企业,明星个人也未能幸免,刘德华在得知灾情后带头捐了10万元,却被网友诟病捐太少,刘德华本人未做回应,冯小刚站出来解释了原因,刘德华捐款的数目是地震当天大家一起商量的结果,当时并不知道灾情有多严重,为了避免给大家造成负担,所以统一要求捐10万元。

尽管名人和媒体都呼吁不能用金钱衡量爱心,但雅安地震后范冰冰、杨幂和刘恺威、李小璐和贾乃亮等人又受到此类责难,灾后逼捐已经成为常态。

有网友总结名人“捐钱=作秀,不捐=冷漠;公布=炒作,不公布=没捐;捐多了=显摆,捐少了=吝啬;解释=洗白,沉默=心虚。”无论他们怎样回应,也无法免除下一次类似情况发生时受到的指指点点。

  为什么说“逼捐”是个毁三观的事儿?

\

  富人形象。图片来源于网络

天津爆炸事件发生时至今日,网友从感动祈福中醒过来开始恓惶奔走“逼捐”。这成为民众在灾后的一种廉价的参与方式,每一次“逼捐”的成功,都被自视为草根参与公共事务的胜利,但这种胜利总给人带来一些反感。

首先,以善良为出发点的“逼捐”往往带着对成功人士的复仇心态,其实对资金最终去向和用途漠不关心。一部分民众将财富等同于梦想,他们对富人既眼热不已又恨之入骨。在他们眼里作为先富起来的一批人,他们养活了一部分企业工人,但没有承担带动后富的社会责任,所以,在任何时候钱都应该他们出。

其次,“逼捐”是一种道德绑架,也是极危险的做法。任何一个没有放弃自我与内心骄傲的人,都不会这么做。胡适曾说:一个肮脏的国家,如果说人人讲规则而不是谈道德,最终会变成一个有人味儿的正常国家,道德自然会逐渐回归;然而一个干净的国家,人人都不讲规则而谈道德,不出一段时间,马上就会变得伪君子遍地而道德难寻。“逼捐”,需要我们警醒。

最后,将“慈善”和“炫富”等同,无疑是民众在推诿责任,但造成这种恶果却双方都有责任。富人借慈善高调炫富的有多离谱,公众就将慈善与自己撇清的有多彻底,最终富人承担骂名,民众也难逃道德审判。

结束语:慈善不是“以富之名”,能力不分大小都有责任。“逼捐”马云看似毫无成本,高喊的是“道德”的口号,流失最多的也是道德。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