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父辈的抗战故事】军民同心是取胜关键

2015-08-12 19:18:52 来源:新华网

评论

8月6日,记者来到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聆听新罗区纪委常委游力斌讲述她的爷爷游梅耀的抗战故事。

游力斌说,1916年,爷爷出生于永定县培丰镇一个农民家庭,曾是一个卖豆腐的小伙计。爷爷革命生涯中最危险、最光辉的经历,是参加抗战。

1942年初,日军集中重兵不断对苏北根据地进行“清乡”与“扫荡”。当时黄桥一带的县城、大一点儿的集镇,甚至山顶上,都驻守着日军的部队。为彻底消灭苏北地区的新四军,日军实行“篦梳”政策,经常集中优势兵力对根据地反复“梳理”,还对“清乡”区加强了警戒和巡逻,到处设立封锁线、挖封锁沟,并在封锁线两侧埋上地雷,严格盘查进出人员。

“那是新四军抗战最艰苦的阶段,仗很不好打!”据游力斌讲述,那年8月,已是连长的游梅耀,受命带领连队坚守根据地打游击。白天敌人出来“扫荡”,他和战士们就分散潜伏在野外的高粱地里,与敌人“捉迷藏”。晚上敌人躲进了据点,他就带领战士们出来发动群众,有时还乘敌人不备去摸敌人据点。

在当时,游梅耀和战士们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吃饭问题。白天,不敢烧火做饭,因为敌人看到郊外有炊烟就会围过来,只好利用晚上,到村里老百姓家吃上几口。后来,敌人扫荡越来越频繁,而且有时夜里也出来搜剿。为了安全,一些乡亲就在晚上把饭送到野外。送饭的大多数是大爷和大娘,他们自己勒紧裤腰带,省下一点粮食,凑够一篮子窝窝头、干饭、地瓜干就给新四军送来,有时还会炒个青菜。

“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当时处于敌人重兵围堵的新四军部队根本就没法生存。”讲起爷爷的故事,游力斌眼眶濡湿了,“抗日战争期间,爷爷多次负伤,危及生命的就有两次,但都化险为夷”。

“有一处在爷爷脖子左侧。”那是1941年的一天晚上,游梅耀和他的部队奉命攻打日军驻守的县城。虽然敌人抵抗很顽固,但战士们还是冲上了城墙,和敌人拼起了刺刀。激战中,一个鬼子突然端着枪从左侧向游梅耀刺来,游梅耀左颈被刺中,从城墙上一头栽下来,被城墙下的民兵担架队连夜送到后方野战医院抢救。

“另一处在爷爷的右腹上。”一次,游梅耀所在部队被敌人包围了。部队突围时,他不幸受伤,敌人的子弹从他的右腹穿进去,把肝脏穿了一个洞。他受伤后行动不便,部队把他安置在一位老乡家中养伤,在房东老大娘的细心照料下,游梅耀的身体终于康复了。

据游力斌介绍,游梅耀在叶挺部下当过连长,在陈毅身边当过三年随行副官,参加过黄桥决战和季家市、苏中七战七捷、淮海、渡江、解放上海等战役,后来晋升上校军衔。“1953年7月,任福建军区守备八零团团长时,出色地指挥东山保卫战,粉碎国民党蒋介石反攻大陆的阴谋,还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游力斌充满敬意地说。

2014年4月,游梅耀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99岁。“生前,爷爷常常告诫我们,抗日战争是军民同心取得的胜利,无论任何时候,都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努力做到自身正、自身硬、自身净。”游力斌告诉记者,先辈的精神营养,滋养着她前行。(记者 陈金来 通讯员 陈俊宇)

原标题:【父辈的抗战故事】军民同心是取胜关键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