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通讯:中国维和官兵中东“鬼门关”上扫雷

2015-07-31 14:53:38 来源:中国新闻网

评论

中新社贝鲁特7月31日电 题:中国维和官兵中东“鬼门关”上扫雷

作者 叶洋萍

“八·一”前夕,中国第14批赴黎维和多功能工兵分队扫雷兵李江早早地起床,准备黎以边境“蓝线”上一天的扫雷工作。蜿蜒曲折的121公里“蓝线”遍布着上千个雷场,埋设着数十万枚各类地雷。

凌晨5点半,天蒙蒙亮。记者来到李江所在排,李江已起床准备穿鞋。他拿起作战靴,鞋口朝下,反复抖动,才放心地穿上。“黎巴嫩南部地区环境恶劣,尤其是蝎子、蜈蚣等毒虫特别多,经常会爬进鞋子里,要是被咬到至少半个月下不了床,所以必须先抖抖”,李江说。

作为副组长的李江,每天要准备好个人必带的防护装具,还要检查扫雷器材是否遗漏以及性能是否良好等。“倘若检查不仔细,忘带工具,或者扫雷装具无法发挥作用,不仅会影响到当天的作业进度,还有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李江说,“这样的错误,决不允许犯”。

所有联黎部队中,中国官兵每天的扫雷时间最长,排雷数量最多,且至今仍保持着扫雷零伤亡的纪录。在李江看来,这是属于中国军人的荣誉,需要每一位官兵来共同维护和延续。

一切准备就绪,由越野运输车和医疗救护车组成的车队驶向“蓝线”。到达后,扫雷官兵穿上10余公斤重的防护服,穿过一条2米宽的安全通道,进入雷场进行维护通道作业。李江所在的组对通道内的一处塌方进行探测和清理。因受雨水冲刷等影响,地雷很可能随山体滑坡冲到通道内;加上年久失修,原有铁质隔离桩腐蚀严重和部分桩发生位移,使安全通道变得不安全起来。

“这些地雷都是黎以战争时双方在边界线上布设的。多年日晒雨淋,地雷的性能极不稳定,随时都有可能爆炸。”一名扫雷士兵告诉记者,由于雷场存在时间长,地形也发生了变化,往雷场扔物品的简单动作都有可能引发爆炸。

在近40摄氏度的高温下,李江小心翼翼地来到作业点,拿着探雷器,仔细地进行搜排。突然,一阵刺耳的蜂鸣声传来。他稳稳地操作探雷器,从左到右,由后至前,迅速确定信号源位置,并用喷漆对现场进行了标示。再按照“SOP”标准作业程序进行挖掘,没几分钟,一块集束炸弹的残骸被排除。

作业半个小时后,李江换班。他走下雷场,摘下头盔,额头上的汗水不停往下滴。“维护通道并不比开辟通道轻松。在雷场,谁也说不准会不会有意外。”他说,挖掘更是无异于在鬼门关上干活,手上动作稍有差错,就有可能没命。

李江所在的第14集团军某工兵团已是第8次赴黎维和。他们先后完成196万平方米疑似雷区的探查,发现、排除地雷3063个、未爆弹15673枚、各种金属物504783件,造就着一方和平,并创下了维和扫雷零伤亡、5天通过扫雷资质认证、扫雷速度是国际平均水平7倍的3个“中国奇迹”。(完)

原标题:通讯:中国维和官兵中东“鬼门关”上扫雷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