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京津冀开发区抱团对接“互联网+”

2015-07-20 10:36:46 来源:中国经济网

评论

京津冀三省市正探索一条在“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原则下,以开发区为先导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径。7月16日,京津冀开发区创新发展联盟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京津冀三省市12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天津港保税区、东疆保税港区)、中国开发区协会及京津冀三省市开发区协会等18家发起单位共同签署了《京津冀开发区创新发展联盟框架协议》(以下简称《协议》)。京津冀三地开发区将共同打造高水平开放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的服务模式,搭建信息交流、项目对接、投融资等服务平台,推进京津冀三地产业对接。

打造“互联网+”服务新模式

京津冀开发区创新发展联盟(以下简称“联盟”)由中国开发区协会牵头,联盟设理事会,联盟理事会主席采取轮值制,每年由联盟大会自国家级开发区中推举产生,第一任联盟主席由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担任。联盟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秘书处,下设办公室、研究咨询中心、产业促进中心、科技创新中心、金融服务中心、企业服务中心、信息中心等专业工作部门,采取委托服务或市场购买服务的形式,选择具有专业服务能力的机构推进相关工作。

根据《协议》,联盟单位将共同打造高水平开放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的服务模式,搭建信息交流、项目对接和投融资等服务平台,构建全方位、可持续、一体化的产业发展、企业服务、创新创业体系,推进京津冀三地产业对接合作。

“联盟将引入O2O模式,打造线上+线下、互联网+服务的新模式。”中国开发区协会秘书长关嵘对北京商报记者说,在操作层面联盟将采用“互联网+”的模式,加强对京津冀开发区企业的跨地区一体化服务。

在线下,由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提供支持,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城国际中心挂牌设立的京津冀开发区创新服务大厦将投入使用。这个面积约2万平方米的创新服务大厦,将集聚中国开发区协会、京津冀三地国家级开发区常设机构,联盟秘书处,以及京津冀三省市国家级开发区联合办公室将入驻大厦。

不管是北京市开发区的企业,还是来自天津、河北开发区的企业,都可以在这里享受到全方位、一站式、专业化的科技、金融、人才、法律、财务服务。而这些服务,将通过联盟正在搭建的“京津冀产业创新引领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平台,在线上得到实现。

“我们将把13个开发区的信息集中在这个平台上,定期发布一些投资信息、合作信息,以避免开发区之间盲目招商。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实现京津冀三地开发区的有序发展,推动它们加速转型升级。”关嵘介绍说。

科技、金融、人才、法律、财务等专业服务机构和社会组织资源在线上、线下的同步对接入住,形成集项目展示发布、产业对接合作、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投融资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研究咨询服务等产业协同发展一体化综合服务体系,提供最贴近企业的暖心支持。

开编“京津冀开发区产业地图”

30多年来,京津冀三地的开发区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也在发展中聚集了地区高精尖产业的重要资源。据中国开发区协会统计,京津冀三省市现有各级各类开发区近300个,占地面积约为京津冀地区总面积的2.5%,而工业总产值、税收、出口额等则分别占到整个地区的53%、60%、65%。京津冀开发区已成为京津冀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聚集区。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实施以来,作为地区产业资源的“富矿区”,三地的开发区也都在探索如何合作推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积极主动向京津冀协同发展主力军的角色转变。

关嵘介绍说,“京津冀三地的开发区发展时间不同、水平不一,有的开发区成立了30年,也有的开发区只有四五年的建设时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同时,各个开发区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协同发展瓶颈,在招商引资中存在争抢企业资源、创新资源的情况”。

如何破题?于是,联盟应运而生。联盟的成立,实质在于掌握重要发展资源的开发区在一起谋篇布局、一起制定规划、一起布局项目、一起出台政策,共同选择符合京津冀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真正打开产业链,按照资源禀赋,将全产业链在京津冀整合布局,真正做到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并由此带动京津冀各地的产业发展。

在联盟的大框架下,三省市十余家国家级开发区将采用市场运作的方式,以企业为主体,通过发挥三地各自优势,进行产业链整合、完善,构建布局全产业链的京津冀开发区产业协同发展体系,促进京津冀三地差异化、互补式发展。

“我们与发达地区的开发区还存在一些差距,在发展中还有一些困惑。成立联盟,给大家搭建了一个相互认识、相互了解的平台。各个开发区成了‘朋友’,交流也会更加深入。”在石家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书记李华强看来,联盟也促进了三地开发区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促进了石家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加速走向高端。

同时,为全面梳理京津冀三省市开发区创新发展产业链的现状和需求,联盟首先将重点摸清现状,编制“京津冀开发区产业地图”。

在此基础上,按照联盟成员单位需求,联盟每月将组织一两场产业转移项目推介、对接活动或创新创业项目信息发布和路演活动,推进区域产业对接、聚集、布局和结构完善与转型升级。作为联盟的载体和成员单位,各开发区也将发挥各自优势,采取“结对子”、共建园区的形式,推进区域良性互动和协同发展。

在当日的成立大会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与唐山市曹妃甸区人民政府签订了《共同推进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框架协议》。

筹集50亿元规模创新基金

作为科技创新和地区经济发展的主阵地、联盟发起单位之一,也是北京市惟一一家国家级开发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当前正按照北京市的要求,围绕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中心建设,加快提升引领经济“新常态”、打造高精尖、协同京津冀的能力和水平。

经过多年的发展,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创新创业发展领域沉淀了深厚的产业资源、丰富的人才储备、涌动的创新理念。

根据首都新的发展定位要求,从去年开始,亦庄就确定了自身的转型升级方向:由高端制造业向科技创新型产业转型;由传统服务业向二三产业融合互促的高端新兴服务业转型;由布局单个企业向跨区域全产业链布局集群发展转型;由重点服务单个企业到全面提升区域创新创业环境转型。

目前,亦庄正将加速从高科技制造业聚集区向科技创新中心主阵地转型,打造“4+4”产业发展格局。同时,通过调整产业招商定位、探索产业金融创新、统筹产业空间布局、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以及打造“产业联盟+研究院+专利池+技术交易平台+基金+特色产业园”六位一体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等,营造高舒适度的科技创新生态系统和产业发展环境。

依托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创新资源优势,联盟将构建一个创新创业平台。据介绍,创新创业平台将以创新项目筛选、储备、孵化、推介为核心,通过社会公开采集、联盟成员开发区提供以及与具有项目资源的单位建立长期合作等形式,组建京津冀创新创业项目资源库,定期采集、筛选、汇集、储备京津冀创新创业项目资源。

为了加速优秀创新创业项目的孵化和落地,联盟将定期举办项目发布、推介、交流活动,有针对性地邀请投资企业、金融机构、投资中介等单位参与,现场进行项目推介、对接、洽谈,并实时跟踪项目进展情况,最大程度地促成创新创业项目的转化、落地。

“在联盟下一步的发展中,我们将发挥自身优势,牵头建设产业促进、企业服务、创新创业三大平台,同时配套创新服务大厦、创新发展网站、创新研究中心等三大支撑措施。”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常务副主任高言杰表示,联盟成立后,北京开发区还将筹集50亿元资金,用于京津冀开发区产业创新发展基金的设立;每年筹集2亿元资金,用于促进京津冀开发区人才引进和培养。

北京商报记者 方彬楠/文 王飞/制表

京津冀开发区创新发展联盟关键词

1个组织

以中国开发区协会、京津冀三地开发区协会及12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共18家单位发起建立开放式联盟,汇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各类开发区和有实力的企业,形成引领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重要力量。联盟秘书处和成员单位将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城国际中心集中办公。

2个统筹

统筹资源:以京津冀开发区产业、空间、要素、企业等各类资源为重点,统筹协同联动发展。

统筹发展:以规划、目标、定位、政策等为依托,统筹协同联动发展。

3个平台

产业促进平台:以技术、设计、产品、制造、市场推广与服务为核心,结合各开发区的主导和优势产业,推进区域产业对接、聚集、布局和结构完善与转型升级。

创新创业平台:以创新项目筛选、储备、孵化、推介为核心,发挥京津冀三地的科技创新资源和环境优势,释放创新潜能,促进科技成果在京津冀三地开发区的转化落地。

企业服务平台: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京津冀开发区创新服务大厦,聚集金融、产业、研发服务等综合资源,形成一体化的“线上线下”综合服务体系。

京津冀开发区创新发展联盟成员

中国开发区协会

北京开发区协会

天津开发区协会

河北开发区协会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

西青经济技术开发区

武清经济技术开发区

子牙经济技术开发区

北辰经济技术开发区

东丽经济技术开发区

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

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

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

石家庄经济技术开发区

曹妃甸经济技术开发区

天津港保税区

东疆保税区

原标题:京津冀开发区抱团对接“互联网+”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