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校园暴力频发是谁的缺位?

2015-06-27 11:25:07 来源:环球网

评论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近日,网上出现一则“浙江庆元初中生暴打残害一小学生”视频,引发广泛关注。而就在此前后不久,又发生多起校园暴力事件:江西永新,一女生因管理同学与其产生矛盾,遭七八名初中生围殴下跪;广东汕尾,一名初中女生被十名女生扒衣服殴打,视频上传网络。校园暴力犹如一颗毒瘤,似乎防不胜防、却又挥之不去。在每次引发舆论震惊的背后,我们不禁要反思,到底是哪个环节的缺位,造成校园暴力频发的现状?

有媒体对新闻报道过的校园暴力事件进行了统计,显示出有75.0%的校园暴力发生在中学生之间,其中初中生占比42.5%比高中生占比32.5%高出10个百分点。而在校园暴力事件的成因中,“日常摩擦”以55.0%的比例居首,“钱财纠纷”、“情感纠葛”的占比位列二、三位。面对青春期的青少年,家庭、学校、社会似乎缺一不可。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言传身教自然是孩子成长的榜样,然而家庭教育却越来越让位于学校教育,不少父母认为把孩子送进好学校就可以解决孩子成长的问题,把对孩子的管教托付给了教师,希望老师用严格管束代替自己,缺乏引导和关怀,自然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

同时,舆论普遍认为学校教育中德育弱于学业。然而,学校对于校园暴力的容让更是一个重要因素。学校处理这类事件的普遍做法都只是严肃批评教育、责成家长严加管教、双方赔礼道歉作罢,缺少对于事理的分析,往往存在“一个巴掌拍不响”的观念,两个孩子各大五十大板。可见,对于学生的教育,家长和学校同时存在着推卸责任的情况,于是社会则成了最后一道防线。

校园暴力事件几乎是一个全球的问题,在日本专门成立了检查小组,监督教育那些无视甚至纵容校园欺凌的教师,美国也通过法律法规对校园暴力进行定性、定罪。加强未成年人保护,仅靠预防和教育是远远不够的,面对校园暴力甚至是校园犯罪,保护未成年人更应该有更加专业的法律法规作为保障,进一步将法制教育内容普及到校园内,既让学生对法律有所认知,又让青少年对法律有所畏惧,也许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育矫治的目的。(央广网评论员贾立梁)

原标题:校园暴力频发是谁的缺位?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