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涪陵 > 周边 >

丰子恺在涪陵的京剧情缘

2015-06-18 12:07:53 来源:重庆晚报

评论

\

赖永勤/渝中区

一代学者丰子恺,不仅在文学、佛学、美术和音乐上有很高的成就,在京剧上也有很深的造诣。他于1947年夏写下的《访梅兰芳》,既是散文的名篇佳作,又是戏剧人物特写的成功范例。然而,很多人未必知道,丰子恺与京剧结缘竟是在重庆涪陵

1938年,抗战爆发,丰子恺随流亡队伍“艺术的逃难”到了重庆,在重庆沙坪坝庙湾自建小屋居住。丰子恺喜欢结交朋友,当他从朋友那里得知历史悠久的涪陵,文脉深厚且风景优美,便携全家来到涪陵,并有了一段旅居涪陵的日子。

抗战时期,下江有许多京剧班子流亡到了涪陵,不少草台戏班演一、二场便匆匆离去,而由李蔷华、李薇华姊妹俩组建的戏班竟久演不衰,她们在涪陵一演就是数月甚至一年。丰子恺一来到涪陵,适逢李蔷华、李薇华姊妹俩正唱得红火。

丰子恺的4个女儿都喜欢看京剧,尤其是小女儿丰一吟,竟成了一个地道的小戏迷,几乎天天都要去看京剧。多年以后,丰一吟回忆到:“我随父亲去重庆以东的涪陵(他去开个人画展)时,由于那里有一个剧院,天天演出京剧,我就天天要父亲带我去看……涪陵虽然是个小城市,那时候有幸请来了日后成为著名演员的李蔷华、李薇华姊妹俩。李薇华那时还小,只演像崇公道那样的配角;李蔷华则正当花季,扮相好,身段好,嗓子好。我看得入了迷;父亲显然也被感染了……”

丰一吟所说的剧院,即在涪陵城中心的箱子街。这里以制作和出售木箱闻名,一头连着县城的主街道,一头靠近长江与乌江交汇的“麻柳嘴”码头。铺满青石板的箱子街,两旁店铺林立,路人熙来攘往,是涪陵最繁华的地方。剧院靠近老城墙,门前立了一对大石狮,墙上刻有精美的木雕,将剧场点缀得既雅致又古朴。每当夜幕降临之际正是优伶们粉墨登场之时,剧场里经常是座无虚席,在观众席上丰氏父女痴迷地欣赏着李氏姐妹精湛的京剧艺术,回到家里,丰子恺似乎意犹未尽,据丰一吟回忆,“父亲有一晚看完戏回来,信手拿起笔墨,凭记忆画了一幅《李蔷华登场》。”

涪陵浓郁的京剧氛围深深地感染着年幼的丰氏姐妹,她们竟想亲眼目睹京剧名伶李蔷华、李薇华姊妹俩在台下的芳容。作为慈父的丰子恺非常理解女儿的心愿,他从朋友处打听到了李氏姐妹寓所后,并在朋友的引荐下,亲自带女儿前往寓所造访,对于这段经历,丰一吟亲切地回忆到,“就这样,我们竟然出现在李氏姐妹的家里了。我高兴得心怦怦地跳。先是姐姐出来,我正看入了迷,妹妹也过来了。她从姐姐身后把双手插入姐姐腋下,抱住姐姐的腰,摇啊摇的,好天真啊!”

抗日战争结束后,丰子恺一家子回到上海,全家人经常回忆在涪陵与京剧结缘的情景。对京剧艺术已爱到欲罢不能地步的丰子恺,还有了登门拜访梅兰芳的念头,在朋友的引荐下,他终于如愿以偿。丰子恺在《访梅兰芳》一文中,记叙了他们初见时的情景,“一个阳春的下午,在一间闹中取静的洋楼上,我与梅博士对坐在两只沙发上了。照例寒暄的时候,我一时不相信这就是舞台上的伶王。”

就在这篇堪称经典的《访梅兰芳》一文中,丰子恺还深情地回忆了他在涪陵与京剧结下的深厚情缘,“我的看戏的爱好,还是流亡后在四川开始的。有一时,我旅居涪陵,当地有一平剧院(注:那时称京剧为平剧),近在咫尺。我旅居无事,同了我的幼女一吟,每夜去看……”

据我市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沈福存介绍,当时在涪陵演得火红的京剧演员李蔷华、李薇华姊妹俩,是他在梨园界非常好的朋友,他还向李蔷华学过《春闺梦》。姊妹俩后来出脱为我国著名的京剧艺术表演家。李蔷华仍然健在,她是四大名旦之一程砚秋唯一的女弟子,唱腔和做工深得程派精髓,后在上海京剧团退休,其子关栋天是当代著名的京剧老生,也是海派京剧的领军人物。李薇华是荀慧生的干女儿,曾被荀先生称为“学自己没走样的”的荀派传人,李薇华于1966年告别舞台,2014年在上海病逝,享年82岁。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