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2015高校自主招生考题:开放性问题增多

2015-06-15 15:38:18 来源:中国教育报

评论

6月14日,在北京中国传媒大学考点,考生排队进入考场。

备受关注的2015年高校自主招生终于揭开神秘的面纱。上个周末,各高校自主招生综合测试扎堆举行。根据新的高考改革方案,今年自主招生在考核时间、考核内容等方面均有较大调整。考什么?怎么考?为了找到“最适合自己需求的人才”,各高校的自主招生综合测试纷纷亮出新招。

  考什么——

开放性问题增多,更注重学科特长和综合素养

“如何评价‘一带一路’战略?”“油价波动剧烈,怎么选择加油方案才省钱?”……

这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北京工业大学综合面试中的一道道考题。实际上,盘点2015年各校的考题,“无从下手”的奇葩题少了,没有固定答案的开放性问题多了。

在北京工业大学教务处兼招办主任郭福看来,考题变化的背后,体现了学校更加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更加注重考查学生对于科学和知识发自内心的热爱,也更加注重从学校人才培养定位和学科特点出发设置考核内容,这更接近自主招生和高考综合评价的本质。

中央财经大学的考试题型以填空题和问答题为主。除内容涵盖广泛外,在试题中结合经济学原理考查考生经济学知识,是该校出题的一大特色。考生普遍反映“笔试题目较为灵活”,重点考查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与笔试过后的“几家欢喜几家愁”相比,面试结束以后,考生的整体感觉都较为良好。“题目开放,让人有话可说。”来自北京的雷雨佳对自己的面试较为满意。

中国人民大学的农村专项计划“圆梦计划”面试也于今天举行。据现场考生反馈,考题主要针对考生个人对自身、社会、生活的认知。如一个考生抽到的题为“如何评价一个大学生考取了60多个证书,却找不到理想工作”,考官要求考生结合个人实际谈谈“生活中的挫折”。

中国人民大学招办主任李向前介绍说,考虑到“圆梦计划”考生的实际情况,考题不会出考生不熟悉的社会事件,并且评委老师也会适时帮助考生放松心态,给予启发,缓解考生因为紧张情绪导致的答题不顺等情况。

原标题:各高校自主招生综合测试纷纷亮出新招(图)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