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聚焦中国反腐败智库建设:走出去讲反腐有利追逃

2015-06-12 16:11:06 来源:中国新闻网

评论

中国社科院启动11个新型智库试点

两学者解读 官方智库应大胆创新 多进行前瞻性研究

走出去讲反腐 有利追逃

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新型智库启动仪式在京举行。此次,该院启动了意识形态、金融发展、生态文明、国家治理及中国廉政等11个专业化新型智库试点。这正与今年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的核心精神相契合。

作为公众最为关注的一个领域,我国的反腐败智库建设如何?《法制晚报》记者日前专访了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主任李成言教授和制度反腐专家、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原副院长李永忠教授。

有些领导缺乏智库思维

中央近年来多次强调要加强智库建设,对此,李成言认为,领导干部在作重大决策时需要智库,其目的是为了避免领导层“拍脑门决策”。

李成言表示,当前有很多领导干部缺乏智库思维。比较典型的是有些城市的地标性建筑,其建设位置、建筑风格等都与周围环境极不协调,显然未经智库先期研究。还有些领导甚至认为用智库就说明自己无能,“这种想法非常荒唐,现代社会很复杂,必须用外脑,而外脑就是智库”。

中国监察学会是官方智库

李成言说,反腐败是一项复杂的斗争,腐败不是交给一个社会智库组织研究一下就能解决的问题。

基于其本身的特殊性,反腐败工作多是由领导层决策,反腐败领域的智库研究也一直比较保守地推进,并没有开放式地用智库。

具体来讲,反腐败研究最早是从政府开始的。各级政府里的纪检监察机关都设有研究室和一些研究中心,如1991年1月成立的中国监察学会,就是个官方的智库,由中央纪委监察部(中纪委)主管并指导工作,中纪委廉政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监察学会秘书长。李成言在该学会担任了5年的副会长职务。

官方智库要解决创新问题

李成言介绍,纪检监察系统各单位都设有相应的监察研究单位,由中央纪委监察部指导工作的是监察学会的总会,下面各个省、部委都有相应的分会。可以说,这些学会的成员都是智库的成员。

这些智库的主要任务是对廉政与反腐败问题调研、分析形势、提出政策走向、新政策制定以及队伍建设等。

此外,中纪委、各部委纪委、各省委纪委、重点央企国企等都设有纪检监察研究室。这些研究室除了一些日常的行政文案工作外,还要研究出台政策草案以及反腐败动向等,这些研究室都具有智库性质。

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原副院长李永忠曾在中纪委研究室任职。他认为,未来官方智库的发展,首先要增强相对独立性,此外还要创新,要通过大胆创新,进行前瞻性的战略研究。最后,发展智库还必须接地气、搞试点。

中央这次提出要加强智库建设,李永忠将其解读为,除了官方智库,还要把重心放在民间智库的建设上。地方政府和民间智库结合得好的,中央可以给民间智库政治和经济上的奖励。

对话专家

高校智库李成言:全国首家高校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主任

高校智库 靠课题经费生存

法制晚报: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是高校智库,和官方智库相比有何不同?

李成言:北大廉政建设研究中心成立于2000年4月1日,是全国首家高校廉政建设研究中心,也是中纪委监察部理论研究中心在高校建的首个廉政研究联系点。此后,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湖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山大学等9个高校又分别建立了联系点。

高校的廉政研究中心公开发表的成果和定向做的研究课题,还有咨询报告等,很多都是为各级党和政府做的,有的还是党和政府出钱设的课题,这些研究报告对党和政府的决策有很大帮助。

有些高校廉政研究中心是政府直接拨款成立的,但多数高校研究中心,政府和学校是不拨研究经费的,要靠申报课题拿经费维持生存。所以,多数研究中心申报研究项目和争取课题经费压力很大。

国际合作 必须走出去讲反腐

法制晚报:国际学者对于我国反腐败智库的建设反应如何?

李成言:从北大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创建,我就任中心主任,到今年整整15个年头了。做反腐败研究的学者,很多时候会面临诱惑,经历学术道德的考验。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与党政部门合作的过程是顺利的,也比较成功。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和牛津大学都曾邀请我去做报告,想了解当前我国的反腐败形势、腐败的原因、治理腐败的措施及改革。他们特别关注并想了解中央领导治理腐败的思想与决心。

很多外国学者和学生在了解了中国的反腐败斗争取得的成绩之后都很惊讶。如果是官员去讲这些内容,对方会认为是在标榜自己,但学者去做这些演讲,效果非常好。

我们的反腐败智库要走向国际,要吸收西方先进的思想为我们所用,同时释放正能量给他们,让他们了解中国反腐败的坚定决心。在当前中国的反腐败走向国际合作的背景下,做这样一些廉政与反腐败的国际交流很有意义,更有利于国际追逃追赃。

官方智库李永忠: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原副院长(曾任职中纪委研究室,有三十多年纪检监察工作经历)

官方智库 想领导之所未想

法制晚报:您觉得自己是反腐智库成员吗?

李永忠:多年前,我曾在一次研讨会上明确提出,中央纪委研究室与办公厅除了服务基层等共性外,办公厅是要想领导之所想,急领导之所急,而研究室是要想领导之所未想,急领导之所未急。后者实际上就是智库的作用。

如果说中央纪委研究室或中国纪检监察学院是中央反腐败的智库,那我算是一名成员。这么多年,我的不少观点和研究成果得到了不少领导,包括最高领导的欣赏、肯定和采纳。这表明中央高层是很重视智库的。

二十余年前,我调到中纪委研究室,曾冒昧向当时的中纪委常务副书记写信建议,如果体制变革不可能,可以借鉴封建社会的异体监督——巡视制度。我创造了“异体监督”这个词组,巡视就是异体监督的好方法。这位副书记把我的信转给了时任中纪委书记的尉健行。

想写好文章 就别想当大官

法制晚报:您反腐的观点有些比较超前,领导层能接受吗?

李永忠:不少领导、朋友劝我别写那些批评性很强的文章。但我不可能中断我的研究。记得21年前我刚调到中央纪委研究室,还没有上班,当天晚上就拜访了1986年以文会友的张黎群同志(曾任中国青年报社社长、总编辑)。他告诉我:“调到中纪委研究室是好事。但集我一生之经验归纳出一句话:想写好文章,就别想当大官。”当晚,我一夜辗转难眠。但第二天我回答他:“我争取写点好文章。”

1994年11月,《人民日报》理论参考刊登了我的文章《必须把制度建设作为党的根本建设》。2002年,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之中;2012年,党的十八大将制度建设列为五大建设之一。

十八大召开前,我发表文章谈了“三个不得不的关口”,其中第三个是“反腐困境到了不得不解决的关口”。有人劝我不要用“困境”一词。我说不能只考虑领导能否接受。此时不讲,我们将来如何走出困境。

十八大后,在中南海王岐山书记的办公室里,他关于“凡事都要想明白,想明白才能说明白,说明白才能做明白”的多年心得体会,给我以深刻启示。

背景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这是在中共中央文件中首次提出“智库”概念。

●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形成定位明晰、特色鲜明、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的高端智库”。

●近年来,习近平多次对智库建设作出重要批示。他曾强调,治国理政,必须善于集中各方面智慧、凝聚最广泛力量。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和国际影响力的高端智库,重视专业化智库建设。(记者 汪红)

原标题:聚焦中国反腐败智库建设:走出去讲反腐有利追逃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